2024年10月11日下午14时,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在校兴文楼A125会议厅举行2024大数据科学津沽研讨会。南京理工大学章成志教授、南京大学赵宇翔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陈果副教授、中山大学余厚强副教授、河海大学宋士杰副教授、苏州大学陈必坤副教授、南京大学巴志超研究员、苏州大学张颖怡讲师、江苏科技大学傅柱副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靳嘉林讲师、上海师范大学曹嘉君讲师,应邀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大数据科学研究院王曰芬教授主持、岑咏华教授做开场发言,研究院全体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参会。
讲座伊始,岑咏华教授隆重介绍了受邀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岑咏华教授表示,受邀参会的各位嘉宾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内享有盛誉的青年专家学者,他们的精彩演讲将为与会者带来一场丰富的思想盛宴与深刻的学术启迪。随后,各位专家围绕论文选题及写作、图情领域技术研究等方面,展开了精彩的学术交流分享。
章成志教授深入剖析了如何高效阅读论文以及选择何种论文进行研读,以此为起点,探讨了何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他运用棋盘法发掘研究的创新点,并从理论创新、技术革新、政策跟进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捕捉研究前沿的选题方向。
赵宇翔教授则着重讲解了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探讨了理论、方法与数据三者如何相互支撑,共同铸就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他强调,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三个关键点:一是应用某个理论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二是理论融合需依托于一系列严谨的实证研究;三是确保数据的可获取性和真实性。
宋士杰副教授详细阐述了不同研究领域有其特有的研究范式,指出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理论创新。他提出,研究者应首先明确研究问题,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来界定研究空白,进而通过理论演绎推导出假设,在此基础上,收集数据并进行假设检验,最后展开深入研究。
余厚强副教授主要围绕着论文写作展开探讨。他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遵循不同的写作范式,而论文写作不仅要遵循学科和期刊的规范,还应塑造出作者独特的表达风格。他还特别指出,批判性思维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批判性思维要求研究者对既有文献进行审慎评估,勇于质疑并挑战传统观点,从而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洞察力。通过不断锻炼与提升批判性思维,研究者才能够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学科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果副教授则聚焦于图情领域的技术研究,他从方法研究和技术应用两个维度,细致地介绍了当前技术研究的分布情况。陈副教授还分享了多种技术入门的学习方法,包括计算机语言学习、文本数据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
陈必坤副教授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地阐述了科研绘图的语法、配色和工具选择。他提出,一幅优秀的科研绘图应包含数据、美学特征和几何图形三个要素,并强调了坐标、分面、标度、图例调整和主题设定在绘图中的重要性。
巴志超研究员则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科研工作,并分享了在科研过程中如何高效地进行科研笔记。巴老师详细阐述了AI在知识抽取、数据处理和代码研发方面的辅助作用,并分享了构建科研笔记的经验。他提倡通过图表库、标题库、词库、模型库和项目库等方式,形成研究过程中的学术模板库。
张颖怡讲师探讨了大型语言模型在信息抽取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它们与小型预训练语言模型的结合方式,为信息抽取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研讨会结束,王曰芬教授作总结发言并致感谢词。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就如何提升学术写作水平、如何将最新技术应用于科研实践,以及如何高效利用科研工具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专家们的分享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创新的灵感。王曰芬教授表示, 此次研讨会为参与者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术平台,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通过此次研讨会,希望大数据科学研究院的师生们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学术创新点,进一步推动各项科研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带来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她也鼓励所有参会者将此次研讨会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为科研事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通讯员:赵茜妍)